钱学森归国70周年纪念活动启幕 展期至2026年2月
9月17日,“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七十周年”系列活动暨航天公益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上海交
9月17日,“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七十周年”系列活动暨航天公益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上海交
多年后有人问起,他说“公式再对,别人看不懂也是白搭”——精准不是自己明白,是让看的人一眼清楚,这才是把复杂知识落地的第一步。
昨天,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七十周年系列活动暨航天公益三十周年纪念活动举行。当天,“为国铸剑: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展览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幕,观众可以与“钱学森数字人”交流互动。
9月17日,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七十年系列活动暨航天公益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办。来自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及科学文化传播领域专家学者、钱学森亲属代表等嘉宾共同出席活动,追忆钱学森先生的科学人生。
“数代航天人不懈努力,我们有了自己的火箭、空间站、探测器。今天,你们已经无限靠近和抵达的星辰大海,是我之毕生所求啊,真好啊!”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为国铸剑: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展厅内,“钱学森数字人”的深情寄语,让不少观众驻足动容。
2025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70周年。七十年前,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他的归来,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为新中国撑起了通往星辰大海的风帆。七十年后,“东风”系列导弹傲视寰宇、“鹰击”反舰导弹巡弋海疆、“巨浪”潜射导弹震慑深蓝。这些大国重器已经
70年前的今天(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毅然从美国回到祖国怀抱。他的归来,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为新中国撑起了通往星辰大海的风帆。
“1955年9月17日,父亲、母亲、我、妹妹一起登上了回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回忆,“那时我才7岁,还不可能理解‘回国’的意义。只知道父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父亲带我去的地方一定很好、很美。”
“东风”系列导弹傲视寰宇、“鹰击”反舰导弹巡弋海疆、“巨浪”潜射导弹震慑深蓝,大国重器已经成长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战略王牌,辉煌成就背后离不开钱学森当年播下的火种。
今天上午,为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七十周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科普专项基金联合承办,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力学
“为国铸剑: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展览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藏70余幅照片、近80件(套)实物展品,通过“战略规划 奠基伟业”“八年四弹 剑指苍穹”“两弹结合 大漠惊雷”“鹰击长空 化剑为盾”“星耀东方 曙光初现”“系统工程 走向未来”六个单元,真实再
9月17日,“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七十周年”系列活动暨航天公益三十周年纪念活动举行。“为国铸剑: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展览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同步开幕,观众可以与“钱学森数字人”交流互动。
新学期刚开始,建平中学就送上了一份“大礼”!8月31日下午,上海市建平中学于2025学年开学典礼上隆重举行“钱学森班”授牌仪式。
1955 年 9 月 17 日,钱学森乘 “克利夫兰总统号” 邮轮穿越太平洋,冲破重重封锁与阻碍。这一归国壮举,早已超越个人命运 —— 他以智慧撬动全球战略平衡,为新中国筑起国防长城,更在人类科技史上写下东方篇章。
1955年9月17日,父亲、母亲、我、妹妹一起登上了回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那时我才7岁,还不可能理解“回国”的意义。只知道父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父亲带我去的地方一定很好、很美。
1970年3月26日,周恩来批准“东方红一号”卫星和“长征一号”火箭正式出厂,并装上西去的专列。钱学森同他的助手也随同专列一起前往,部署检查了星箭结合和发射的准备工作。
钱学森是中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贡献大得没法说。可他的儿子钱永刚的故事,就没那么多人熟悉了,尤其是他怎么不用考试就进了加州理工学院这事儿。其实,这事得从钱学森当年的遭遇说起,那时候美国那边不让他回国,结果加州理工的校长给了他一个承诺,后来这个承诺还真兑现了
说起钱学森,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字,导弹之父、科学巨擘、共和国脊梁,这些称号在几十年的历史叙事中。
今年全国科普月期间全市科协系统、各相关单位将组织开展一系列品牌性科普活动。全市重点活动15项,共计160余场(次)。盐湖区钱学森小学通过学生科技作品展和“科学启智 创新筑梦”科学实验秀的形式,进一步增强校园科普活动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学们,你们对什么最感兴趣?”杭州某中学报告厅里,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把这个问题抛给台下300名高一新生。鸦雀无声。十秒后,一个男孩举手:“考高分。”现场爆出笑声,钱永刚却心里一沉——18岁的孩子,除了分数竟说不出第二个答案。